应台湾寄生虫学会理事长
一、出席海峡两岸寄生虫病学术研讨会
海峡两岸寄生虫病学术研讨会于9月13-14日在台北市阳明大学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汤林华研究员等大陆的寄生虫病专业人员12人和参加学术交流的来自阳明大学寄生虫学科、长庚大学医学院、高雄医学大学、屏东科技大学兽医学系、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中兴大学兽医系、台北医学大学、中山医学大学的台湾各地同行13人,以及其他专业人员和台湾有关院校研究生等共40余人。
汤林华、冯正、许隆祺、孙德建、吴观陵、牛安欧、林金祥、黎学铭、杨连娣、方悦怡、何永康等11位大陆专业人员分别在大会上作“中国大陆疟疾的流行与防治”、 “血吸虫基因组”、 “中国大陆包虫病、囊虫病和黑热病的分布与危害”、 “中国大陆丝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日本血吸虫感染中的CD4细胞应答”、 “中国弓形虫病”、 “福建省十多年来人体感染寄生虫病的变化”、 “广西带绦虫病的流行与防治策略”、 “湖北省弓形虫病流行病学及临床学特点分析”、 “伊维菌素治疗肠道线虫病的临床观察” 和“湖南省洞庭湖区家畜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重要性”的专题学术报告。这些报告从总体上反映了中国大陆在寄生虫病防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和相关研究的学术水平。台湾各地同行13人分别在大会上作了“蚊子对抗入侵寄生虫之黑化包囊反应”、 “埃及伊蚊抗微生物蛋白质及其信息传道激活酵素”、 “寄生性原虫在宿主之发育周期”、 “台湾埃及伊蚊之族群分析”、 “日本血吸虫疫苗之研发”、 “台湾学童常见肠内线虫类之防治”、 “弓形虫基因重组次单位疫苗研发之近况”、 “利什曼原虫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 “新包虫症”、 “接种冷冻猪带绦虫或亚洲牛带绦虫六钩蚴对猪体内猪带绦虫虫卵的免疫实验”、“金门地区蜱种之调查鉴定”、 “Setaria属脑脊髓丝状虫症在宿主间之异同”、 “台湾的菲律宾毛细线虫病”、 “间质蛋白分解酵素9及其抑制剂在广东管圆线虫引起脑膜炎之作用” 的专题学术报告。这些报告反映了台湾同行在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的多个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水平。
与会的海峡两岸寄生虫病学者对彼此的学术交流内容都表示出极为浓厚的兴趣,讨论十分热烈,意犹未尽,以至常常超出了规定的时间。与会者一致认为这次研讨会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首次海峡两岸寄生虫病学者间的学术交流,并希望今后能在大陆和台湾轮流开展类似的学术交流。
二、赴有关单位进行学术访问
在负责接待的台湾寄生虫学会的安排下,根据事先商定的计划,全体大陆学者于9月15-16日分别访问了在台北市的台湾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科、台湾动植物检疫局及在花莲县的慈济大学医学院等单位,并与这些单位的专业人员进行了座谈。
台湾大学医学院历史较悠久,该院寄生虫学科与附属医院相连,所以该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能与临床紧密结合。台湾动植物检疫局是承担岛内防制食源性疾病传播和重要疫病虫害之发生蔓延的管理机构,建立有完善的动植物检疫制度和技术规范,而且与大陆的动植物检疫部门建立有业务联系。慈济大学是一所新兴的按佛教教义为宗旨的高等学府,该校医学院致力于培养“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术德兼备的医务人员的理念给访问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三、体会和建议
这次大陆寄生虫病学者是首次组团赴台出席海峡两岸寄生虫病学术研讨会,全体人员均为第一次去台湾,通过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加深了与台湾同行间的了解,深入交流和展示了彼此学术研究的成就和进展,拓展了建立合作研究的领域。在整个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的过程中,处处体现出两岸同行无间的亲情和共同的语言,所接触到的各界人士均十分友善,并希望能进一步加强联系。我们建议在适当的时机邀请台湾同行来大陆参加第二次海峡两岸寄生虫病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