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期刊Infectious Disease of Poverty主编周晓农就青蒿素和伊维菌素发现的意义发表社论,这两种药物分别对治疗疟疾和淋巴丝虫病/盘尾丝虫病有所帮助。
2015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亲手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威廉·坎贝尔、大村智、屠呦呦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对青蒿素和伊维菌素的重大发现。
这两种药物对摆脱全球贫困的恶性循环链和提升封闭的国家卫生系统和经济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篇近期发表在期刊Infectious Disease of Poverty的社论,以“诺奖授予青蒿素和伊维菌素的发现:大力推进消除全球贫困所致传染病”为题描述了青蒿素和伊维菌素对消除中低收入国家尤其是次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贫困的意义。
当人类还处于资源环境十分有限、疾病灾难不可控制的远古时代,治疗范式已指导着贫穷所致传染病的防控。
而今,疟疾仍然危害着世界范围内109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有100多万的死亡病例,这其中大部分是不满5岁的儿童、孕妇以及无免疫的旅行者。
与此同时,非洲仍有2500多万的人群患有盘尾丝虫病,30多万人生活在河盲症流行区,受威胁人群分布于31个中低收入国家约达2亿5千万人。
这篇文章强调了这两个药物的共性是目前均在世界卫生组织基础药物名单上,以及它们非常有效地影响着贫困所致传染病的控制和消除进程。
这些药物不但对许多流行病的防控和治疗方法革新上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有助于促进卫生系统、能力发展、可负担医疗可及性,以及扩大全民健康覆盖率等方面的新一轮全球合作。
此外,这篇文章聚焦两种药物的主要特点:它们是安全有效、能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广谱抗寄生虫药物;多样的组合和组装能提高药物的可用性、可及性及抢救的成本效益,使其更多更有效的应用于各个层面的控制项目。这些里程碑更加坚定了消除全球贫困所致传染病的信念和希望。
例如,有资料表明,基于青蒿素的复方治疗手段(ACTs)可有效对抗严重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间歇预防疗法可用于疟原虫无性期的治疗。
新的ACTs治疗方法让全民疟疾控制和消除项目得以实现,提升了基于社区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创新性与整合性。
文章还介绍了另外一种药物,吡喹酮,由德国医药公司默克集团和拜耳公司在1970年初发明,主要用于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以及其他蠕虫感染。
与应用于疟疾以及淋巴丝虫病/盘尾丝虫病的ACTs疗法和伊维菌素一样,吡喹酮也挽救了百万名穷苦人口的生命。
因此,作者们强烈呼吁投入创新、因地制宜和综合询证方法的研究,为消除贫困所致传染病提供新的机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起共同确保全球人类的健康安全、社会幸福和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