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讨论完善肝吸虫病和绦囊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方案,以顺利开展2016年中央转移支付防治项目中其他重点寄生虫病监测工作,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于2016年1月27-28日在上海召开全国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方案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李中杰副处长,寄生虫病所周晓农所长、曹淳力副主任及河南、广西等7省(区)专家和土食源室全体人员,会议由土食源室陈颖丹主任主持。
陈颖丹主任首先通报了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中转项目的工作进展情况,曹淳力副主任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央补助地方寄生虫病防治项目管理工作构架内容,重点强调了业务管理方面的多项要求,包括例会和省级通讯制度等。
在专家汇报完肝吸虫病、绦囊虫病监测方案及防治试点情况后,周晓农所长对今后食源性寄生虫病等病种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要抓住2016年起中央转移支付项目支持监测工作的契机,在立足工作可持续、数据可延续的前提下,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一套规范,成熟的监测技术方案。在提升监测工作质量的同时,培养一支有较强技术储备的寄生虫病防控人才队伍,逐步健全监测体系,形成规范的大数据库。此外,根据各类食源性寄生虫病特点开展监测工作,如肝吸虫病通过医疗机构病例报告和监测点,兼顾人群和中间宿主(保虫宿主)感染情况监测;绦囊虫病可以河南等三省较为成熟的消除试点工作为基础,利用中转经费继续完善监测网络并推进工作;广州管圆线虫病可以哨点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模式,推动医院和CDC的合作。在2月初完成肝吸虫病等代表性病种监测方案征求意见稿后,后续再利用这个基础完善其他病种监测方案。
李中杰副处长指出,“包虫病等其他重点寄生虫病十三五规划”出台后,与之相应的重点寄生虫病监测工作自2016年起也将首次纳入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管理,因此抓住契机,加强方案的顶层设计很重要,以往单病种的监测需要逐步转换为多病种,固定加流动综合监测模式,以此在掌握各病种流行趋势的同时,摸清整个流行情况。在方案编写时需关注在基层单位的可操作性,同时积极推进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改造。
随后,与会专家分组继续讨论完善肝吸虫病、绦囊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并将尽快形成征求意见稿发各位专家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