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13日,寄生虫病所在安徽省巢湖市组织召开了《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第二次专家修订工作会议。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四川、云南、浙江、广东等省疾控中心、寄(血)防所、地病所、南京医科大学以及寄生虫病所的40余位血防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上,寄生虫病所许静副研究员就血吸虫病疫情指标体系Delphi调查结果进行了汇报,通过二轮专家咨询法调查对血吸虫病疫情相关指标的重要性、数据获得难易程度以及对防治工作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建立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的血吸虫病疫情指标评价体系。安徽省血防所李婷婷助理研究员汇报了血吸虫病疫情与钉螺指标相关性的的文献分析情况,对可以提供原始数据的17篇文献的meta-analysis的分析结果表明,未发现人群感染率与活螺密度、阳性螺密度存在相关性。安徽省血防所张世清副所长还介绍了巢湖市达到传播阻断的经验,强调了达标后加强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会议对以上三个专题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为血吸虫病疫情指标体系的调查表明了居民和家畜病情指标的重要性,而应相对弱化螺情这一过程指标,从而为标准的修订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疫情指标体系的调查结果,突发疫情和急性血吸虫病例均是反应疫情轻重的一个重要指标,但这2个指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注重急感发生的空间分布和数量,后者只是强调数量,急感病例可以是散发的,而作为反应流行状况的疫情指标更应强调病人之间的联系程度,因此建议传播控制标准中“无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改为同时强调空间分布和数量的指标,具体量化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的论证。对于螺情指标,meta-analysis分析未表明病情与螺情指标间的相关性,可能与文献的质量和现场调查的复杂性有关,建议改用系统综述或其他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充分利用和分析。会议建议工作组要充分利用血吸虫病年报和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的数据,从不同的数据来源探讨血吸虫病的病情与螺情指标、钉螺指标如阳性螺密度、阳性螺面积、钉螺感染率、钉螺面积、活螺密度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为标准修订提供参考依据。
寄生虫病所周晓农所长对标准的修订工作进展进行了阶段总结,并布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内容。他表示,通过两次专家修订工作会议,标准修订工作的重点从标准整体的评价转移至标准中局部具体指标的论证及修订,对指标的论证从定性转向定量。为尽快完成标准的修订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尽快落实会议精神,对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年报数据等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另外,考虑到各省血吸虫病流行类型、流行程度不同,会议要求各省有关专家要对本省血吸虫病疫情态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尽快提交分析报告,以为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