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输入性恶性疟主要来自非洲和东南亚国家,在我国的分布主要在广西(主要是非洲输入)和云南省(主要是东南亚输入)。本研究收集了云南省中缅边境的19个县和广西区22个县共283份恶性疟样本,共发现46例样本的K13基因发生突变。其中云南报告33例突变病例,占本省报告病例的26.8%,广西报告13例突变病例,占本区报告病例的8.1%。在所有K13基因的SNP位点中,F446I的突变频率最高(共20例样本突变,突变率43.5%),均由云南省报告,其中2012-2015年的F446I报告数分别为2、7、7、4例。非洲输入样本中突变率最高的为A578S,共报告5例,突变率1.8%。本地、东南亚和非洲的恶性疟病例突变率分别为33.3%、27.4%和7.9%。对60例样本的10个中性微位点考察结果发现,缅甸来源样本的TAA109位点中,F446I的He值(0.112 ± 0.007)明显比其他位点低的多。从地理来源上看,TAA109位点也具有明显差异性,其中非洲来源的样本He为0.139 ± 0.012,而东南亚来源的样本He为0.603 ± 0.044。本研究对K13 SNP突变多态性的探索为不同地理来源输入性病例的溯源识别和风险评估技术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也丰富了我国抗性监测分子数据库。
本文第一和通讯作者为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疟疾室丰俊副研究员,该文发表在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2019,7:95。
附件: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