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付梅花等近期在《Advances in Parasitology》发表了题为 “Contribution to the echinococcosis control programme in China by NIPD-CTDR”的论文,通讯作者是伍卫平研究员。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所引起的一种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严重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棘球绦虫的生活史复杂、流行范围广且受多种流行因素的共同影响,再加之中国包虫病流行区特有的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致使中国包虫病的流行十分严重。研究表明中国CE患者疾病负担高达近40万DALYs,占全球CE疾病负担的40%,每年新发的AE病例数占全球的91%,给我国包虫病的防控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为了有效的推动包虫病的防控,我所开展了一系列的防治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领导下,本所参与制定了《包虫病防治行动计划(2010-2015年)》和《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指导全国包虫病防治工作。本所在四川甘孜州建立包虫病防控工作站,2016-2019年参与实施了49个子项目,实施石渠县“三乡监测”项目工作、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以及举办包虫病相关技术培训班,为四川省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本所组织召开一系列的包虫病技术研讨会、培训班以及学术会议等,为包虫病的控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养相关人才。
为持续了解包虫病流行区疫情的动态变化,评价防治工作效果, 2015年起,全国先后建立140个包虫病监测点,2020年将覆盖全部370个流行县,本所负责全国包虫病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资料汇总分析。
本所在包虫病诊断、药物研发、野外传染源的控制以及疫苗研发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发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和“包虫病即时诊断技术”等免疫诊断技术以及阿苯达唑乳剂新剂型、阿苯达唑软胶囊剂、甲苯达唑软胶囊剂和他克林、熊果酸、索拉菲尼等为包虫病的诊断和药物研究提供了参考;经实验证明,吡喹酮原位固化长效注射剂、自动定时犬驱虫投药项圈与定时犬驱虫投药喂饲器、使用无人机在野外投放新型药饵等对野外传染源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成效;建立了半开放式疫苗评价体系,为进一步开发犬用包虫病疫苗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