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概况
重要新闻
信息公告
From awareness to action NIPD’s engagement in the control of food-borne clonorchiasis
From awareness to action NIPD’s engagement in the control of food-borne clonorchiasis
发布科室:所办公室    发布作者:寄生虫病所    

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钱门宝等近期在《Advances in Parasitology》发表了题为 “From awareness to action NIPD’s engagement in the control of food-borne clonorchiasis”的论文,通讯作者是周晓农研究员。

华支睾吸虫病俗称肝吸虫病,因生食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所致。华支睾吸虫病是我国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本所在华支睾吸虫病研究和防治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认识一个疾病的流行状况是开展防治的基础。本所负责了数次全国的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1988-1992年调查表明当时全国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31%。2001-2004年全国调查感染率上升到了0.58%,同期开展的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专项调查其感染率为2.40%。2014-2015年全国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47%。上述调查阐明了流行状况,展现了流行特征,为防治奠定了基础。

2016年起建立的全国土源性和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体系进一步助力实时掌握全国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状况。当年该体系覆盖了全国300余县。该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构建县级水平的流行图,促进精准防治。

开展疾病负担评价,有助于全面掌握疾病的危害。本所科研工作者对华支睾吸虫病疾病负担进行了全面的评价。首先,通过文献综述表明我国是全球华支睾吸虫病疾病负担最高的国家。本世纪初,全球估计有1500万感染者,其中85%分布在我国。其次,获得了华支睾吸虫病的伤残权重。华支睾吸虫病伤残权重达7.5%,与乙肝类似。此外,通过meta分析发现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发生胆管癌的风险是非感染者的4.5倍。全球每年新发的胆管癌病例中近5000例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相关。 

研发和评价新的诊断技术及治疗药物是寄生虫病所工作者一直所关注的。我们评估了通过生食淡水鱼行为筛查华支睾吸虫病病人这一技术的效果,该技术快速低廉,在现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传统的加藤厚涂片法在低流行水平下,需要通过增加检测样本频次以提高敏感性,现有的血清学诊断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低感染度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我所科研工作者参与了早期的吡喹酮用于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评价,为该药的最终应用奠定了基础。上世纪70年代,本所科学家研发了新药三苯双脒,显示该药对包括华支睾吸虫在内的多种寄生虫有效。2012年,我所开展了2项三苯双脒用于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试验,证明了该药可以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治疗,为后续应用奠定了基础。

探索华支睾吸虫病控制策略是本所一直孜孜追求的。本世纪初,中韩蠕虫病合作项目在我国黑龙江开展,探索了以药物化疗为主的策略的有效性。2006-2009年,本所又主导了2个华支睾吸虫病综合防治试点,进一步探索了“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近来,通过对华支睾吸虫病传播机制的研究,表明“家庭同化”是生食淡水鱼行为传播的关键,并基于此提出和初步验证了以儿童行为干预为核心的华支睾吸虫病可持续控制策略。

“十四五”期间,本所将继续致力于相关的研究和防治工作。改善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人群的健康。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0-11-05 10: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