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螺类的孳生可以有效的防治寄生虫病。在前期研究中段李平团队研发出一种高效对非靶生物安全的新型杀螺剂-吡螺脲。吡螺脲不仅对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而且对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也有很好的杀灭效果,然其杀螺作用机制仍需探索。碱性磷酸酶是细胞膜标志酶。在螺体内,碱性磷酸酶主要分布在螺的肝脏和头足部。当肝脏受到损伤或者障碍时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段李平研究团队与云南大学周莹团队合作,通过设计合成特定的碱性磷酸酶红色荧光探针,发现荧光探针强度与药物浓度在肝脏区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药物浓度越大,荧光强度越强,同时通过肝组织切片进一步证实药物对肝脏的损伤,从而证实肝脏是吡螺脲的杀螺作用的靶器官。作用靶器官的确定为药物吡螺脲的杀螺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下一步课题组将综合各种组学和荧光调靶技术,挖掘吡螺脲的灭螺机制。
该文发表在2021年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第32期,1809–1813;周莹教授与段李平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附件: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