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棘球蚴病(cystic echinococcosis, CE)是由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与导致 CE的其他棘球绦虫相比,E. ortleppi 目前被定义为 一种独立的自然种(原先被认为是广义细粒棘球绦虫的G5基因型),在地理分布、传播模式和形态特征上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影像检查、形态观察、分子诊断、系统发育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描述了中国贵州省1例由E. ortleppi感染而导致囊性棘球蚴病的病例。截止目前,这是中国境内报道的第二例E. ortleppi CE病例。患者表现为间歇性上腹胀痛,但没有其他异常症状。血常规检查正常。腹部CT影像显示肝脏右叶有一个直径约8cm、密度均匀、边界清晰但无明显囊壁的包囊,病人手术后的病灶组织经切片观察显示,该包囊为可育囊,分子实验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分离株是E. ortleppi 一种新的单倍型。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认为该病例从感染虫卵到发病之间的隐匿期大约有10-14年。研究结果表明E. ortleppi 感染引起的 CE 病理特征不明显,容易和其它诱因的肝囊肿疾病混淆,从而导致误诊,并且认为在我国西南地区可能存在或曾经存在过E. ortleppi的传播循环链。
本文的第一作者是王旭,通讯作者是伍卫平研究员,发表在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2021,10(1):130。
附件: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