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70年不间断的防控,我国提出于2030年消除血吸虫病的宏伟目标,并写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诊断工具在与血吸虫病的斗争中发挥非常重要的角色,但诊断工具应适应各防治阶段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和防治目标。现阶段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水平及居民和家畜感染强度不断降低,需要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诊断工具去发现病例和满足敏感有效监测体系的需要。分子诊断技术包括变温扩增和等温扩增有可能克服传统病原学诊断技术敏感性不高和血清学诊断技术特异性较差的缺点,满足消除阶段对诊断工具的需要,尤其是以LAMP和RPA为代表的等温扩增具有现场大规模应用的可能。在发表的文章《Molecular Techniques as Alternatives of Diagnostic Tools in China as Schistosomiasis Moving towards Elimination》,汇总了目前已经报道的应用于日本血吸虫病检测的分子诊断技术并陈述了应用于现场防治的前景和挑战,以期助力我国血吸虫病消除进程中对诊断工具的需要。
本文第一作者为中国CDC寄生虫病所血吸虫病室吕超助理研究员,中国CDC寄生虫病所周晓农研究员、许静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文于2022年2月24日发表在《MDPI pathogens》,影响因子3.492,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3390/pathogens11030287
附件: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