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突发恶性疟原虫疟疾疫情,超过820人感染,原因是大量农民工从加纳淘金归来。在此,我们从这些患者中随机选取了146株分离株,通过筛查dhfr和dhps基因的突变,研究疟原虫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SP)的耐药性特征。所有146个分离株都成功地进行了dhps基因分型,只有137个样本成功地进行了dhfr基因分型。在dhfr基因中,有三个密码子发生了点突变:51(83.2%,114/137)、59(94.9%,130/137)和108(96.4%,132/137)。在dhps基因中,突变发生在四个密码子上:436(S436A: 36.3%,53/146 ;0.7%,S436Y: 1/146)、437(95.2%,139/146)、540(3.4%,5/146)和 613(2.7%,4/146)。所有146个分离株中dhfr或dhps基因至少有一个密码子发生突变。与低耐药相关的四重突变I51R59N108/G437(41.1%,60/146)是最普遍的单倍型组合。五重突变I51R59N108/G437E540占 2.1%(3/146)。六倍型 I51R59N108/A436G437S613也有发现,占1.4%(2/146)。按时间顺序比较了本课题组与Duah和Amenga-Etego等人的研究结果,包含了2003 年至 2018 年加纳的疟疾药物抗性趋势。我们的研究结果以及SP 抗药性的总体发展趋势与之前报道基本一致。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从加纳中国农民工中采集的恶性疟原虫样本对SP的耐药性普遍存在,但相对较低。结合2013年前后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我们的结果可能反映了2013年加纳的SP耐药性水平,存在耐药性增强的可能性。因此,在加强合理用药和管理的同时,还应保持对 SP 耐药性的持续监测。这些发现也凸显了加强预防国外疟疾输入,重点防止其在中国输入再传播的必要性。
本文的第一作者是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权红博士,通讯作者为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陈军虎研究员。该文发表于Trop Med Infect Dis. 2023 Nov; 8(11): 504。
附件:全文下载